建校初期,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实习工场已由只能制作民用火钩、火铲、火炉和简单工具(如手榔头、角尺、划线规、划线盘等),发展到承接校外企业加工任务和生产中型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研发和制造具有一定的技术复杂程度,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又保证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既完成了实习教学生产任务,又能克服消耗实习的缺点,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1957开始生产的台式钻床
1958年开始生产的硬质合金刀具磨床
1959-1962年,实习工场先后组织设计生产了C618型普通车床等设备200多台。
1959年,学校与山东省汽配总公司合作达成供货协议,实习工场成为省内第15个汽车配件生产厂家,生产的汽车配件品种达到50多个,产品质量享誉省内外。下图为:1957-1963年期间,学校实习工场生产的部分汽车配件样品。
1963年,M612K万能及工具磨床试制成功(上图)。该产品是我校批量生产的第一个定型产品,也是我校主要的实习教学产品,累计生产3516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我校早期的技能人才培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还曾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朝鲜等国家。
“文革”期间,学校改为“济南第六机床厂”,主要产品是工具系列磨床,并承担军工产品的试制任务。截至1977年底,全厂共有职工749人,其中管理人员139人,工程技术人员32名。工厂共计生产M612K万能工具磨床,2M9120多用磨床、2M7125周边磨床等多种型号的工具系列磨床2226台,除国内销售外,还承担了为罗马尼亚设计制造砂轮切割机,向周边及第三世界国家出口40多台磨床的援外任务。实现利润522.2万元。
1971年12月,工厂开展“双革”(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全年实现102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较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项目有射流控制、可控硅无级变速、煤粉化铁、潮模铸造、粉末冶金、采用工程塑料加工零件等16项。
1972年8月4日,报经济南市革委机械局核心领导小组批准,厂党委公布了改进工厂管理机制、调整机构设置方案。新方案由原来的厂、部、组三级管理,改为厂、科室(车间)两级管理。生产“连队”改为生产“车间”。全厂703名职工,非生产队人员按18%配备。
1976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工具局根据磨床十年发展规划组织我校(济南第六机床厂)与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和天津第七机床厂在陕西咸阳联合设计2M9120型多用磨床。1977年6月,该产品首先在我校试制成功,为我国机床工业增加了新品种,为我国机床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78年,学校恢复办学之后,实习工厂(济南第六机床厂)研制的2M9120型多用磨床成为我校主要的实习教学产品,也是实习工厂批量生产的第二个定型产品。2M9120型多用磨床曾参加1978年广交会,1985年以后数次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机床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机床博览会。到1993年,2M9120型多用磨床累计出口54台,共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到2015年,2M9120型多用磨床累计生产了1400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