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展示的方案共同特点是在核心处理芯片上集成了更多功能,包括ADC、色解调、视频解码以及定标等电路,可适用于WXGA等高分辨率屏。如飞利浦应用于低端液晶电视的TDA15500,能为制造商提供诸如视频译码、画质改善、解交错、定标、音响环境以及图文电视广播等特性。瑞萨科技则于去年下半年推出专门针对液晶电视的信号处理集成电路DVP-M,可对信号进行Y/C分离、颜色恢复、3维I/P转换以及画质调整等集成式处理,主要用于32英寸以下LCD电视。
除了集成度更高之外,两种方案还可提供多制式??持,对世界不同地区的电视信号实现兼容处理,包括中国的PAL、美日的NTSC以及东欧的SECAM等制式,从而使得方案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这对于正着力开拓出口市场的中国电视制造商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
不同的是半导体厂商们在实现方式上采取了差异化策略,为整机制造商带来了不同的选择。如瑞萨的方案通过其独有的系统级封装(SiP)系统在DVP-M系列中内嵌了6?M SDRAM,不用外接存储器,而使该产品充分实现高速存储能力。飞利浦的TDA15500则在芯片内部集成了MCU,因此无需外部处理器,能最大程度减少外围器件数量,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单芯片方案。飞利浦在本次展会演示的液晶电视主板只有一本32开书本大小,现场人员介绍其BOM成本不超过25美元,已在夏普的液晶电视中得到应用。据了解,该公司不久前刚推出应用于中端液晶电视的单芯片方案TDA15600,在芯片内部还集成了一部分RF电路,目前已有样片供应,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可实现量产。
不过,瑞萨科技对单芯片方案并不看好,该公司高级工程师黄钊仁表示,将处理器与视频解码集成在一起会增加用户开发的难度,并降低系统的灵活性。他们在用于小型液晶电视的产品DVP-II中也集成了微处理器,但在中国市场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对于DVP-M而言,只需要一个通用MCU即可,“这样用户就可以选用他们自己熟悉的MCU,产品升级时只需更换视频处理器就可以了。”他补充道。
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的一项调查显示,2004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为860万台,到2008年预计将达到3670万台,数字电视成为推动这一市场成长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主要电视生产商都正在着手进军液晶电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