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透露,目前全国有超过4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其中包括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一些发达地区的县、镇乃至社区都参与其中。而2013年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
但这些,在北大方正信产集团CEO刘欲晓看来,和她理解的智慧城市略有偏差,有些匆忙上马的项目甚至操之过急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还很长。“我们走访了不少试点城市,有的小城市连人口都没有多少,公交车都没几条线路,也在提智慧城市,这就有点像在打标签。”
国内智慧城市呈遍地开花之势。在火热建设的背后,如何更好地促进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让智慧城市真正落地中国,成为当前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国家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在近日于天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管理高峰论坛”上指出,很多人把智慧城市当成一个目标,其实它只是一个手段,智慧城市不是一个单纯的项目或者说今天花十个亿就可以建成,它实际上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经过几年的快速上马,目前,全国不少智慧城市的建设都面临“好吃的肥肉已经吃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的尴尬。
“具体的智慧城市项目中,尚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规划建设不合理等问题日渐突出。”李广乾说。
“事实上,所有的IT建设,都应该是需求使然,必须要有一个极度的需求,才可能催生智慧城市的建设。”刘欲晓向科技日报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智慧城市建设的背后,离不开科学规划、科学建设和科学运营。”
为什么不是单个部门信息化之后再整合起来,而是需要规划先行?
刘欲晓举例指出,比如某个地方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作为城市的管理者,第一时间需要调动几股力量共同应对这个灾难,医疗、消防、警力,甚至气象等等都要跟上。
做出一个动态决策,绝不能是单一的信息来源,它是一个城市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叠加,由信息的串连、透视、分析而得出的综合决策。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每个政府部门都为了单一的项目进行招投标,各干各的,最后信息还是分散在各个委办局手里,成为割裂的“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依然不能对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帮助。
对于城市建设的信息孤岛问题如何解决,刘欲晓说,方正IT通过10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分析等技术,向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从顶层设计到垂直行业软硬件方案再到城市大数据运营的全面解决方案,但智慧城市并不能凭一家之力,未来方正IT将不断携手行业内优秀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共同合作,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真实贡献者”。
“同时,城市的智慧建设一定要有顶层设计,在整体的功能性平台实现数据能够交换、叠加和分析,让感知层面所汇聚的大数据能够为决策提供依据,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刘欲晓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