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特尔看来,物联网主要分为三个场景:工业级解决方案、以家庭为核心的产品和移动环境中的产品。无论基于哪种场景,都需要依靠云的支持来实现智能,系统后端可以标记特征,不断迭代算法,使得识别率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王稚聪表示,物联网环境下硬件设计更加复杂,以前硬件工程师可以单独做硬件系统设计,而现在硬件和软件工程师必须高度协调,考虑硬件和软件以及后端服务总体呈现的方式。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硬件生命周期都比较短,这就对依靠摩尔定律指导的英特尔提出了挑战,据悉,英特尔也针对智能硬件的特性对开发周期的流程管理进行了调整。英特尔将开发周期中的流程管理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市场需求分析,产品概念形成,研发控制和售后考虑与战略协同,其实就是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成工程,然后形成产品,开发原型机,从而进入正式生产过程。
王稚聪介绍,在市场需求分析阶段,英特尔主要通过市场调查和场景观察两种做法寻找客户的需求,把握客户需求之后,客户需求从市场部、销售部、客户服务部、产品部反馈到开发部门,将直观的语言转化为工程化语言,形成产品概念。王稚聪认为,技术不应该用来炫耀而是隐藏在消费体验的背后,因此在需求转化产品概念的阶段,一定要将技术体现为一种服务的价值,此外,产品特性的提炼一定要有取舍和坚守,关注的应该是消费者的需求和公司的特点,而不是竞争对手。
在研发控制阶段,需要尤为注意人才、供应链等,注重核心研发团队以及合作伙伴经验的持续积累,一定要了解供应链的边界能力,考虑可生产性因素;在售后考虑与战略协同阶段,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测试以及整个包装过程都非常关键,此外,在硬件创新过程中要明确品牌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对于已经形成良好品牌的公司,产品太过创新会伴随非常大的风险,如果真的要进行革新,也要注意下一代产品和品牌的协调性。